科技情報
-
親民售價還有獨家雙旋鈕設計,微軟推出全新的Xbox無線耳機
新一代的Xbox Series X/S推出至今已經好一段時間了,姑且不論市場缺貨的問題到底何時會解決,至少產品設計部門依然是有在努力工作中,除了在新年前推出相當應景的大紅色Xbox搖桿之外,微軟也在不久前加碼推出了原廠的耳罩式無線耳機。 新款的耳罩式無線耳機在外觀上與Xbox Series X採用相同的黑底點綴微微綠色的配色風格,並搭配了一個可翻折收納的麥克風。比較特別是,耳機的側面外殼借鏡了自家降噪耳機Surface Headphones(台灣未販售)的旋鈕設計,玩家可以透過旋轉方式快速調節耳機撥放或是麥克風交談的音量。 既然是為Xbox主機推出的無線耳機,耳機本身自然是符合了Xbox Wireless,因此在聲音的傳輸品質和穩定性上自然是不需要擔心,另外耳機本身也支援藍牙連線功能,平時不打電動的話,也可以和PC、手機等設備進行連接,還可透過Xbox Accessories軟體進行細部設定和韌體更新。 音效方面,耳機支援了Windows Sonic、杜比全景聲、DTS Headphone: X等多種環繞音效標準,為玩家提供「聲」歷其境的空間感。至於負責交談用的麥克風則是採用雙波束成型設計,以提供更好收音品質之外,本身也具備背景噪音隔離與自動靜音功能,避免玩家在沒有說話的時候,麥克風還不斷的收錄惱人的噪音來干擾隊友。 最後,耳機能夠在充飽一次電後連續使用15個小時,且充電30分鐘,就能提供4小時的使用時間。目前耳機已經在Xbox的官網上開放預購,售價為$100美元(約台幣3000元左右),美國將在3月16日出貨,台灣則已經在官網表示會在4月2日正式與大家見面。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PHvH7D6qQY&ab_channel=Xbox ▲產品介紹影片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2G/1G光纖上網來襲,寬頻網路速度再升級!
萬眾矚目,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2G/1G光纖上網要來了!玩家準備好了嗎?這次電腦可要準備2.5G/10G網路卡,才能對應新的超高速光纖上網了! 繼香港電訊、日本So-net、NTT等寬頻上網業者,陸續提供10G光纖上網之後,台灣中華電信HiNet也要提供更高速的寬頻網路了,這次將會提供下載速率高達2G/1G的新選擇。 近日,NCC認證通過的中華電信Nokia XS-0525X-P HGW數據機,終於現身,而且已經通過了NCC認證。Nokia XS-0525X-P HGW數據機,機身提供1埠2.5G/10G有線網路,可以透過2G/1G有線網路來連接交換器、無線路由器或電腦,本身還具備2.4G/5G WLAN。 值得注意的,目前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最高速1G/600M資費並不便宜,上網費牌價:1067元,電路費牌價:1332元,總資費:2399元,要使用1G/600M光纖上網所費不貲,更別說是即將推出的更高速率2.5G、10G光纖上網。 由於中華電信寬頻上網資費,需要送NCC審議核定,目前還沒有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2.5G/10G資費的最新消息。 看到人家用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1000M/600M,很羨慕吧?沒錯,不過是隔壁棟大樓,台北市也一樣,結果你家,最高只能上到20M/5M、60M/20M。大多數的用戶,只能上到100M/40M。FTTH光纖上網,就跟人生一樣,很多事情都是如此,能上,你幸,不能上,你命呀! 最新的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2G/1G光纖上網也是一樣,對大多數的用戶來說,不只是價格的問題,有錢還不一定能裝,只能望穿秋水地等待著。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看得到吃不到呀!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正面迎戰NVIDIA DLSS功能,AMD將在春季為RX 6000系列顯卡加入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功能
提到接下來顯示卡最重要的一項畫面支援功能,那一定就是「光線追蹤」了,這項功能能夠及時運算遊戲場景光源來達到更為栩栩如生的畫面表現。然而光線追蹤需要消耗大量顯示卡的運算資源,進而造成畫面的流暢性大幅下降。 針對這個問題,NVIDIA利用DLSS功能,透過深度學習計算後,重新調整畫面的資源分配和材質解析度縮放,達到在「幾乎不影響」畫面的前提下,提升畫面整體的流暢度的效果,也多虧了這項功能的導入,光線追蹤在遊戲中才沒有淪為噱頭。 不過以上僅屬於NVIDIA顯示卡的專屬優勢,AMD的RX 6000系列顯示卡雖然也支援光線追蹤,卻因為沒有類似DLSS的功能輔助,造成現階段多數光追內容的遊戲在A家顯卡的表現上都不甚理想,好在AMD即將在春季為驅動進行大更新,來補足這方面的不足。 根據外媒的報導,AMD即將新增兩項全新功能,分別稱作: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和Radeon Boost,前者的原理和NVIDIA的DLSS相似,都是利用深度學習功能來重新分配畫面的運算比重,以此來優化光追遊戲的整體順暢度。 至於Radeon Boost的作法則更為殘暴,它會根據畫面的內容的多寡,直接調整畫面的原生解析度,例如在激烈的槍戰中,材質解析度會自動從4K降為1080P,以換取更好的流暢度,同時為了避免縮放解析度造成畫面模糊,Radeon Boost會額外進行畫面補償,達到「不易察覺」畫面差異的程度。 目前官方還沒有正式的詳細介紹這兩項功能,實際上線日期也尚未確定,但如果消息屬實,或許能夠讓AMD的RX 6000顯示卡在弱勢的光追遊戲上扳回一城,使顯示卡的香氣更為濃郁。(然後更加缺貨,誤!)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入門用戶得強迫升級?!B460、H410主機板不支援Intel Rocket Lake處理器
Intel Rocket Lake即將登場,從先前各方大神與官方自行公布的測試來看,這次Intel為了迎戰強大的AMD 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在Rocket Lake擠了不少牙膏,相當有可能會奪回最強單核寶座(多核就不好說了XD!)。 先不提處理器本身,相信網友們近日已經看到隨著Rocket Lake即將升空,各家廠商的Z590晶片組主機板也已經陸續登場準備迎接這顆Intel第11代處理器,不過由於腳位相同緣故,400晶片組的主機板理論上也同樣支援Rocket Lake處理器,讓舊用戶要升級可以稍微省一筆預算。 本想說這次Intel終於久違的佛心不強迫舊用戶得全面升級,但事實似乎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美好,近日在Intel官網上可以看到,官方表示Z490、H470可透過BIOS更新來支援這沒有問題,令人疑惑的是B460、H410卻不支援Rocket Lake,看來入門用戶想要有火箭的效能勢必得又得花一筆預算了。 為何這兩張入門板子無法支援全新的Rocket Lake呢?雖說B560與B460有一些差異,例如PCIe從原本1x16再增加了一條1x4,並支援了記憶體超頻以及WiFi 6(這得看廠商是否有搭載),而H510與H410更幾乎就只有WiFi 6差異,依照目前的規格來看實在很難理解為何這兩張板子無法支援(看來就是單純官方不給支援吧QQ)。 當然500系列與400系列主機板最大的差異就是支援了PCIe 4.0,但也代表玩家若沒有PCIe 4.0需求其實也不一定要把Z490、H470升級至500系列主機板。 況且依照目前Rocket Lake效能表現來看,真要一次升級(如果一定要用I家的話),還不如等第12代的Alder Lake比較實在,不僅製程、架構更新更值得期待,屆時搭配的600系列主機板還有可能支援DDR5、PCIe 5.0,而在腳位換成LGA 1700的狀況下,現在的500、400相信不用小編說大家也知道肯定無法相容,玩家們還是好好把錢存下來到年底、明年再來升級吧XD! (小編預測:相信會有廠商推出魔改BIOS來因應的,畢竟廠商也不是吃素的!不然是要怎麼賣啦~)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吵完Ryzen 5000,再來鬧M1?Intel端出數據,聲稱自己的性能仍大勝蘋果M1晶片!
自從蘋果(Apple)推出M1自研ARM架構晶片後,雖還是存在一些Bug或是缺漏,但整體而言頗受媒體與消費者好評,而與蘋果分手的Intel,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在Bob Swan退任之前,Intel總算沉不住氣,丟出了一連串「測試數據」來證明自家的處理器還是優於M1。 Intel這個手法是不是似曾相似?沒錯,AMD 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推出的時候,Intel也搞了同樣的手法,以大量官方測試數據來試圖證明Intel處理器也優於Ryzen 5000,不過耐人尋味的是,AMD面對Intel這些數據嘲諷,似乎不想做任何回應。 以一般消費市場面來看,Intel與AMD都處在同一個Windows平台上,如果想要拿來做性能對比,說起來其實無可厚非,但M1晶片處於macOS平台上,消費者面向與主打市場都完全不同,依照小編看來,Intel此舉是不是有點過於躁進? 在報導中指出,Intel以精心製作的數據來宣示Intel Core i7系列都能大大超越M1的性能。 當然,Intel當然把運行速度拿來做首當其衝的對比數據,Intel 使用了WebXPRT3和Office 365做為比較基準,在WebXPRT3上,大部分測試都是打平或者是Intel勝出約莫3成的數據,但在Denoise AI、Gigapixel AI的測試數據中,Intel的數據卻直接突破天際,大勝M1將近3倍效能,有趣的是Gigapixel AI有一個進階功能名為Intel devices optimization(Intel優化的意思)。 Office 365的測試數據則是直接樂勝M1晶片2倍以上的效能,但小編就弱弱的說一句,macOS有內建的Page對應Word、Keynote對應PowerPoint、Numbers對應Excel,而且不得不說,macOS在Office的運作與應用上,其實本身就自帶問題,即使相容在macOS上,有時候也是會出現運行失誤的狀況,並不會像在Windows平台上使用的那麼順暢。 創作者部分,Intel選了Handbrake、Topaz Labs的AI測試、Adobe Premier Pro、Adobe Photoshop及Adobe Lightroom Classic進行測試,當然大部分還是Intel佔了接近5成的數據勝率,不過那個Topaz Labs啊,有針對Intel的硬體進行最佳化啊;且如今在M1晶片的推出之後,許多以前相容macOS的應用程式必須打掉重來,因此可想而知,初代M1晶片與諸多應用程式肯定還需要諸多磨合期,那我們大Intel這種數據測試,也告誡玩家們,廠商提供的官方數據不可盡信。 甚至,Intel還將M1拿來測試遊戲,第一,小編想說的是,Mac使用者從古至今就不是拿來打遊戲用的,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第二,macOS對遊戲的相容性與支援是出了名不友善,即使使用模擬器來跑遊戲,那也無法確切發揮M1的性能,在Mac系列更換M1晶片時,都還是使用Intel處理器,那時候的遊戲支援度還是一樣非常非常非常低啊,因此,Intel提出遊戲測試,豈不是也打了自己的臉? 更有意思的是,Intel選了Acer Swift 5來與M1 MacBook Air進行續航力測試,雖然兩者的電力表現不分軒輊,但處理器只是整個筆電中的其中一個零件,Acer Swift 5與M1 MacBook Air的規格配備完全不同,在電力續航或耗損的狀態下,本就會因其他零件的功耗而有所不同,除非Intel能找來完全和M1 MacBook Air相同零組件、只有處理器是Intel的筆電,否則電力比較根本沒有意義。(小編還以為Intel拿了自家生產的筆電來測試,哈) Intel丟數據來發動媒體攻勢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比較耐人尋味的是,蘋果首發自研處理晶片,Intel就拿來與之相比,是不是突然驚覺M1處理器其實還滿強的啊?所以才會突然跳腳,丟出一大堆數據來說:我們Intel還是比較好? 但最後,小編只有一句話想說:Mac使用者依舊會繼續使用Mac,而所謂的Intel處理器的PC玩家們依舊還是會使用PC,Intel還是乖乖擠牙膏吧,再多的數據或是媒體攻勢,只會讓玩家們更嗤之以鼻。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又再砍一刀?!傳NVIDIA GeForce RTX 3080Ti將搭載12GB GDDR6X並於4月發布
香味四溢的NVIDIA RTX 30系列獨立顯卡,雖說自推出後就受到玩家們的喜愛並造成一波搶購潮,但似乎受到AMD Radeon RX6000系列的高容量記憶體影響,可以看到NVIDIA也將重心擺置記憶體容量上,如近日推出的RTX 3060就擁有目前RTX 30系列第二高的12GB記憶體容量,另外就是先前謠傳即將發布的RTX 3080Ti 20GB。 不過原本預估會在1月發布的RTX 3080Ti卻遲遲未現身,是延期?還是取消了呢?依照歷代推出的型號來看,Ti版本在80系列上勢必會推出,只不過依照最新消息來看,玩家們可能看不到20GB大容量的RTX 3080Ti了。 根據網友kopite7kimi透漏的消息,老黃再度揮下了他的次元切割刀,將原本謠傳的RTX 3080Ti 20GB,砍到只剩12GB記憶體容量,並且CUDA也稍微砍了一些來到10240(原本謠傳與RTX 3090相同擁有10496 CUDA),預計將會在4月發布。 不管是什麼原因讓老黃縮水RTX 3080Ti規格(RX 6000系列威脅不夠強烈XD?!),在官方還沒正式發布前,規格會有變數確實不意外,不過這樣一砍下來,也讓RTX 3080Ti與RTX 3080的記憶體容量差距縮小到僅差2GB,究竟這樣的RTX 3080Ti還香不香,就要看NVIDIA的價格策略,而另一方面也同時宣告RTX 3080、RTX 3070高容量版近期應該是沒機會看到了(可能要等之後Super版本)。 無論如何,受到疫情缺料、玩家搶購潮、挖礦潮等等影響,從原價屋估價頁面可以看到,即便是有貨的RTX 3090、RTX 3070、RTX 3060,都還是要限組裝才能購買,即便RTX 3080Ti規格再怎麼香,對於不少人來說大概也是有錢也買不到,NVIDIA要如何解決這波缺貨狀況,相信才是玩家目前最重視的問題。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遏止同卡不同效能來魚目混珠,NVIDIA要求廠商必須明確標示筆電內RTX 30系列的顯示卡規格
NVIDIA在新一代的RTX 30 Mobile版的顯卡命名上,取消了過往的MAX-Q、MAX-P的效能等級分類,這使得玩家接下來可能會面對明明都是搭載相同的顯卡,體驗卻大相逕庭狀況,為了避免這樣的爭議,NVIDIA也對廠商提出了新的規範來應對。 根據新的規範,廠商必須完整列出顯示卡的相關規格,包含功耗(TGP)與時脈,以確保玩家在購買產品的時候能夠更清楚獨立顯示卡的規格差異,從而避免消費時產生爭議。 以筆電版的RTX 3060來說,晶片功耗在設計上至少有60W、80W、115W三種版本,最大時脈則從1,283 MHz到1,703 MHz不等,而想當然的,基礎功耗越高的版本,能夠達到的時脈和性能也就更強(但相對也就更耗電囉)。 雖然各家廠商的RTX 30系列的筆電才剛剛開始陸續推出與上市,所以尚沒有出現同樣顯卡型號卻採用不同功耗的設計,不過隨著各家廠商推出的產品越來越多,出現這種「混淆視聽」的規格配置也不無可能,因此NVIDIA要求廠商明確列出規格或許是真的有其必要性,只是在某方面,MAX-Q、MAX-P的命名規則不也是夠達到一樣的效果嗎?(攤手)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賠了夫人又折兵!Valve因Steam控制器侵犯專利需賠償400萬美元
身為PC遊戲玩家相信都對Steam相當熟悉,這個屬於Valve旗下的遊戲平台已經在PC市場上深耕多年,並且常常舉辦遊戲折扣活動吸引許多PC玩家,現在PC遊戲數位化會如此成功其中一大功臣絕對非Steam莫屬,即便近年來也陸續有許多其他遊戲平台來搶攻這塊大餅(Epic Games、Ubisoft Connect、Microsoft Store、Battle.net等),但依然無法撼動Steam的地位。 而Valve的野心也不僅限於虛擬數位領域,曾經更是進軍硬體周邊市場推出了Steam控制器,採用與一般控制器不同的雙觸控板設計(取代傳統控制器中的一組蘑菇頭),整體設計相當前衛,不過前衛並非意味就一定實用,這把控制器也因為銷售不佳最終在2019年停產。(默哀) 但,更慘的是現在Valve還需向Corsair賠償,主要原因在於這把Steam控制器背面的按鍵侵犯了Corsair旗下遊戲周邊製造商SCUF的專利。 相信不少玩家看到這邊肯定相當驚訝「原來控制器背面的按鍵也有專利?!」,因為市面上其實也有許多搭載背面按鍵的控制器,甚至部分是由官方自行推出,像是Xbox菁英控制器或PS的DS4背部按鈕套件。 但事實上專利確實是一大學問,控制器上大大小小的功能都可能有專利問題,例如大家熟悉的十字鍵專利就屬於任天堂所有,也讓當年PS開發控制器時面臨難題,而回過頭來看這兩把官方控制器有背面按鍵卻沒出事或許就是官方有與SCUF購買專利或是共同開發。 而Valve的Steam控制器並非合作開發也沒有購買專利,甚至在2014年SCUF的IP部門Ironburg Invention就警告過Valve侵權問題,Valve卻無視還繼續生產直到2019年停產,於是就遭到Ironburg Invention提告並於近日定讞,Valve須賠償Corsair400萬美金。(折合台幣就破億了...) 只能說即便是遊戲界大公司,要進軍硬體界也不是那麼簡單,目前的控制器之王Xbox也不是一兩天就成形的,Valve這次真的是賠人夫人又折兵,若還想要推出二代Steam控制器得多再加油。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你有12GB、我也是12GB,技嘉的AMD Radeon RX 6700 XT顯示卡系列出現在認證文件中
緊隨在老黃的RTX 3060之後,關於蘇媽的RX 6000系列顯示卡在面對N家的低價攻勢下,一直有謠言傳出會推出價格更為親民的RX 6700顯示卡來應戰,雖然官方沒有對這方面給出明確的答案,不過根據ECC的認證文件,AMD似乎已經在整裝待發了。 從技嘉提交的ECC送測產品型號來看,技嘉在未來將有一系列RX 6700「XT」顯示卡產品要問世,沒錯,不是RX 6700而是RX 6700 XT。另外從產品的命名也可看出RX 6700 XT的記憶體容量將為12GB,畢竟在定位上RX 6700 XT是比RX 6800再次一階的產品,記憶體從16GB下調為12GB也算是在預料之內,而這樣的容量配置也正巧與老黃的RTX 3060相同(RTX 3060 Ti表示…)。 至於技嘉預計推出的產品種類,依照慣例,包含了最高階的AORUS、平價的Gaming、Gaming OC、Eagle、Eagle OC和公版卡共6種款式。 除此之外,如果細看送測的產品列表,當中還有出現RX6900 XT的公版卡!這是否意味著AMD搞定了產能的問題,玩家將能陸續買到AMD的旗艦卡皇?一切就等AMD和各廠們出招囉!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通通賠本賣!Sony去年已經出貨450萬台PS5主機
受疫情肆虐影響,遊戲機的需求隨即大增,加上次世代主機PS5搭載了向下相容PS4的功能,玩家們若想購買PS遊戲主機勢必會選擇最新的PS5入手,導致讓PS5自推出後的搶購熱潮就一直持續至今不退燒,目前主機依然處於一機難求的狀態,想購買的玩家們要是撇除萬惡的黃牛,就只能耐心等待官方釋出一波又一波的預購消息(而且還得拚手速!)。 而Sony近日公布了最新的季度財報,可以看到截至去年底,該公司已經出貨了450萬台PS5,略高於2013年PS4剛推出時所結算的數字(2013/11/15推出,於同年底結算出貨420萬台),也證明了PS5大缺貨並非官方刻意飢餓行銷。(所以是真的缺貨啦~) 不過PS5依然缺貨是事實,Sony為了解決目前玩家們的需求,也計畫要加大產能,實現在3月底前至少出貨300萬台PS5的目標。 雖說Sony有意增加產能是好事,不過產能似乎也不是Sony說加就能加,先前AMD才表示由於次世代家用主機的CPU、GPU以及PC市場需求量超過原先的生產計劃,AMD整個2021上半年晶片仍處於相當吃緊的狀況,甚至可能持續至2021下半年,看來真正要看到PS5穩定供貨還有一大段時間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這次PS5大賣甚至銷售一空,但事實上Sony是賠本賣主機,這點與當年PS4一樣,真正要靠主機賺錢得或許得等到主機改版才有可能(開始有點好奇PS5薄機造型了XD!)。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最多人點閱
- 華碩ROG電競筆電2020展望:雙螢幕Zephyrus Duo 15、主打女性市場與eSports之Zephyrus M和ROG STRIX G15相繼報到
- NVIDIA GeForce RTX 3080遊戲測試效能揭露,據稱約比RTX 2080 Ti快30%!
- Intel 400晶片組家族、對應Z490主機板型號全都露,搭配10代Comet Lake-S處理器必備
- WPA3加密協定進入認證階段,最快2019年就會有實體產品推出
- NVIDIA官方公開創始版GeForce RTX 3080開箱,精緻質感包裝顯卡橫向放置
- 《Bloomberg BusinessWeek》彭博商業周刊爆料 美超微伺服器主機板 黑客門 被偷裝間諜晶片,《Apple、Amazon、SuperMicro》發表聲明駁斥 報導不屬實 精心編造
- 這時脈很瘋狂!據傳AMD Radeon RX 6000 Navi 21 XT時脈將高達2.4 GHz?!
-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NVIDIA技術簡報 (下篇)
- 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2G/1G光纖上網來襲,寬頻網路速度再升級!
- 核戰開打!Intel第9代Core處理器即將來襲,八核心Core i9-9900K成新桌上型主流級處理器霸主!
- 筆電沒有網路孔?!你需要USB外接網路卡
- 疫情當前、連呼吸都要小心翼翼,讓Blueair告訴您空氣清淨機的挑選秘辛